2014-6-9 孙守伦,男,78岁。
舌白根卜黄,舌质胖有齿痕,脉弦滑。
症状:胃脘疼痛,心烦,胃脘怕凉,,纳一般,大便3-4/天,偏干,小便减,日服,仲景胃苓丸,二十五味马宝丸,桂枝药膏,症状稍缓解,睡眠较差。
既往史:贲门炎,浅表萎缩性胃炎,十二指肠球炎,幽门前驱慢性萎缩性胃炎,伴中度肠化,部分腺体低级别变异增加,HP(-)腔多发囊肿,胆束壁毛糙。
辩证:脾胃虚弱,胃络瘀阻。
处方:
炙黄芪2包 党参2包 生白术2包 云苓1包
醋莪术1包 丹参2包 九香虫1包 土元2包
炒枳壳2包 元胡1包 半枝莲1包 内金2包
砂仁2包 白叩仁2包
7剂水煎服,日一剂。
按语:本人贲门炎,浅表萎缩性胃炎,十二指肠球炎,幽门前驱慢性萎缩性胃炎,伴中度肠化等病症,则调理寒热,活血化瘀,投以柔肝健脾之痛泻药方,和健脾运气之黄芪建中汤。
批语:脾胃虚弱脾与胃相表里,同居中焦,共奏受纳运化水谷之功。脾气主升,胃气主降,胃之受纳腐熟,赖脾之运化升清,所以胃病常累及于脾,脾病常累及于胃。若素体不足,或劳倦过度,或饮食所伤,或过服寒凉药物,或久病脾胃受损,均可引起脾胃虚弱,中焦虚寒,致使胃失温养,发生胃痛。若是热病伤阴,或胃热火郁,灼伤胃阴,或久服香燥理气之晶,耗伤胃阴,胃失濡养,也可引起胃痛。肾为先天之本,阴阳之根,脾胃之阳,全赖肾阳之温煦;脾胃之阴,全赖肾阴之滋养。若肾阳不足,火不暖土,可致脾阳虚,而成脾肾阳虚,胃失温养之胃痛;若肾阴亏虚,肾水不能上济胃阴,可致胃阴虚,而成胃肾阴虚。胃失濡养之胃痛。
此外,若气滞日久,血行瘀滞,或久痛人络,胃络受阻,或胃出血后,离经之血未除,以致瘀血内停,胃络阻滞不通,均可引起瘀血胃痛。《临证指南医案·胃脘痛》早已有关于这种病机的论述:“胃痛久而屡发,必有凝痰聚瘀。”若脾阳不足,失于健运,湿邪内生,聚湿成痰成饮,蓄留胃脘,又可致痰饮胃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