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诊医生 出诊时间 地点
牛兴东 周一、三上午 门诊楼20
苏和 周二下午,周 门诊楼20
郭增元 上午:周一、 门诊楼10
肖成 请致电:6920 门诊楼20
查看详细
全国名老中医牛兴东传承工作室

联系人:牛兴东
电 话:0471-6920737
网 址:www.nmgzmyyy.com/nxd
地 址: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健康街11号

论著论文当前位置:首页 - 学术成就 - 论著论文

牛兴东教授使用“祛风药”治疗IBS-D的经验

发布时间:2014-10-22 字号【 】 点击次数:1209次 【关闭

内蒙古中医医院 肖成(指导老师:牛兴东)

 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、腹部不适、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、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,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侯群。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:人群发病率可高达15%[1]。潘国宗等[2]调查显示:北京地区IBS的人群患病率为7.26%。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,目前认为可能与脑-肠轴作用,免疫异常,胃肠激素与神经肽,肠道运动异常相关。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尚无特效药物,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有较大的优势。

  祖国医学无肠易激综合征的称谓,依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,可将其归属为“泄泻”和“腹痛”等范畴。

 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,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,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。根据风类药物的作用特点,结合脾胃病的病理表现,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牛兴东教授在临床上治疗脾胃病时,适当加入部分祛风类药物,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。

  “风”与“泄泻”的关系,古人已经做了精辟地论述,如:《内经》有云:“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,此以风为根,风非汗不出。” ;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外证未除,而数下之,遂协热而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硬,表里不解者,桂枝人参汤主之。”;《伤寒论》“太阳病,桂枝汤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,脉促者,表未解也,喘而汗出者,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。”;张从正用发汗散风之法治飧泄,他指出:“飧泄不止,日夜无度,完谷不化,发汗可也”;《脾胃论》“风,水谷不化,谓之飧泄,是清气在下,脾气不升,古人皆以升浮药治之”。

  李中梓指出“气属于阳,性本上升,胃气注迫,辄尔下陷,升、柴、羌、葛之类,鼓舞胃气上腾,则注下自止,又如地上淖泽,风之即干,故风药多燥,且湿为土病,风为木药,木可胜土,风亦胜湿,所谓下者举之是也”。

  清初喻嘉言《医门法律》明确提出运用逆流挽舟之法治疗痢疾水谷下流之病,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,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、鼓舞正气、宣通气机、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,是其能于“逆流中挽舟楫上行”的主要配伍。

  牛老师在使用“祛风药”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他认为此类药物在治疗IBS-D时作用有六方面:

  ①“祛风药”具有疏肝解郁功能;

  《内经》云:“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”,李东垣认为“胆者,少阳春升之气,春气升则万化安。故胆气春升,则余脏从之,胆气不升,则飧泄,肠澼不一而起矣。”胆附于肝而属木,肝主疏泄,脾主运化,脾胃的气机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。《素问·保命全形论》指出:“土得木而达”。脾为阴土,全赖肝木的条达疏泄及升发作用,脾方能健运生化。肝木疏泄不及,则脾土运化无力,易出现两胁胀满,脘闷不舒,腹胀纳差。肝木疏泄太过,横逆犯土,可致木旺乘土,使脾阳不升,清气下降,出现腹痛、腹胀、肠鸣、泄泻等症。治疗除用疏肝健脾药之外,常配以柴胡、升麻、羌活、薄荷、防风之风类药物以升阳益气。风药属木,善于条达肝气。李东垣曰:“诸风药升发阳气,以滋肝胆之用,是令阳气生,上出于阴分。”在升发肝胆之气的众多风药中,李东垣认为:“调理脾胃须羌活以散肝结。”

  患者,男,35岁,2013年5月初诊。主诉:腹痛、腹胀、腹泻2年余。2个月前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后出现腹痛、腹胀、腹泻,以晨起为著,伴肠鸣,泻后痛减,大便质稀,夹少量黏液,甚或水样便,无脓血,无里急后重,曾于外院进行治疗(具体药物不详),无明显好转。现症见:腹痛腹泻、腹胀、肠鸣,每日4—5次不等,夹有少量黏液,无里急后重,无脓血便,舌淡,苔薄白,脉弦缓。辨证属肝郁脾虚,湿积气滞。治法:抑肝扶脾,祛风除湿。

  党参15g,白术15g,茯苓15g,柴胡6g,

  白芍10g,陈皮20g,防风10g,羌活8g,

  木香10g,芡实15g。煨乌梅12

  5剂后,每日大便减为2次,无黏液,腹痛腹胀减轻,肠鸣减少。前方再服5剂,上述症状基本消失,患者生活恢复正常。方中自术、茯苓健脾燥湿止泻,白芍柔肝缓急止痛,陈皮理气燥湿,醒脾和胃,柴胡、防风、羌活祛风除湿,升清止泻,木香行气止痛,党参补脾肺气,少量芡实以健脾除湿、收敛止泻。

  ②“祛风药”具有升阳功能;

  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饮食水谷,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,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,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,故脾气以上行为顺,脾气上升,则阴土始运,中气不升,必致下陷。风类药辛温通达,其性升浮,能助脾气升腾。风药属木,又能疏达肝气,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。李东垣所著《脾胃论》载方63首,而用风燥升阳药者31方,其中以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防风最为常用。由于风类药的作用特点,常用于配合补气药物以治疗中气虚弱,阳气下陷的病证,两者配伍,能够鼓舞阳气,升清举陷,使阳升有助益气,气行利于脾健。

  案例:王某,男,26岁,2013年5月18日来诊。腹泻2年,加重伴腹痛肠鸣6月。三年前受凉加饮食不慎,出现稀水样便每日5次,经诊所诊治,腹部稍感舒适,腹泻次数略减,照常工作、饮食,不以为意。遂致便泄日久不愈,时发时止,时溏时稀,夹有完谷不化,每日2—3次。近6月来每日腹泻稀糊样便5—6次,无脓血、黏液,伴腹痛,肠鸣,胃纳不佳,饮食乏味,形瘦神疲,舌质淡苔薄白,脉虚弱。牛老师辨证属中气不足,湿邪阻滞,治宜升举中阳,健脾益气渗湿。

  党参12g,炙黄芪15g,炒白术12g,茯苓12g,

  炒山药15g,炒薏苡仁12g,桔梗9g,升麻6g,

  羌活6g,防风9g,焦三仙(各)12g,炙甘草6g。

  共服21剂诸证悉除,后服参苓白术散以护中焦。上方佐升麻、羌活、防风意在升清中阳。

  ③“祛风药”具有“风能胜湿”功能;

  脾居中州,属土,以阳为本,以升为顺,喜燥而恶湿。叶天士指出“太阴湿土,得阳始运,阳明燥土,得阴自安;以脾喜刚燥,胃喜柔润也。”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,脾阳虚弱,运化失司,则易致水湿内停。而水为阴邪,一旦停聚,又会困遏脾阳,阻滞气机,加重脾阳虚衰。姚止庵云:“脾本湿土,而性则喜燥,盖湿极则气滞而不能运化矣。”治疗遵《内经》之旨:“湿淫所胜,平以苦热,佐以酸辛,以苦燥之,以淡泄之。”应在苦味燥湿,淡渗利湿的基础上,佐以辛味风药。而“风胜则干”,风其性偏燥,风能胜湿,既有燥湿之功,又能振奋脾阳,使脾阳健运,以化湿邪。同时风性善行,走窜力强,能行气发散,宣散湿浊,防止湿邪凝聚,以解除湿邪困脾。李东垣之升阳除湿汤即以羌活、防风健脾化湿,升麻、柴胡升举脾阳,而治疗脾虚湿盛。

  李某,男34岁,2014年2月16日就诊。腹泻腹痛半年,便中带粘液,排便不爽,里急后重,纳呆,不喜饮水,舌淡苔白腻,脉濡。

  牛老师辨证属脾虚湿盛,湿阻气机,治宜行气燥湿健脾。

  苍术10g厚朴10g茯苓10g泽泻10g

  白术10g羌活6g防风10g柴胡6g

  白蔻仁6g薏苡仁20g姜半夏10g通草5g

  共服15剂诸证悉除。

  ④“祛风药”具有醒脾开胃功能;

  案例:柳某,女,55岁,2014年1月12日来诊。平素食欲不振,适逢天气炎热,晚间贪凉,大量饮冰水,第二天腹泻身热而来就诊。现恶寒发热无汗,鼻塞声重,头痛腹痛肠鸣泄下清稀,10-12次/d,舌质淡苔白,脉浮。牛老师辨证属暑湿兼风寒之证,治予疏风胜湿。

  炒白术12g,茯苓12g,麸枳壳15g,藿香15g

  佩兰15g,桔梗10g,独活10g,羌活12g,

  荷叶10g。白芷6g苍术12g云苓15g

  服药2剂汗出,热退痛止,更用2剂,下利自止。方中藿香、佩兰、桔梗、独活、羌活、荷叶旨在宣肺,醒脾化湿。

  ⑤“祛风药”具有调节肺脏宣发肃降功能;

  IBS多因情志失调,饮食不节及外感风寒等导致肠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致。治疗上着重调整气机,使升降出入平衡,脏腑安和。肺主一身之气,肺失宣肃,则全身之气皆滞。故治气者,皆当治肺。IBS是一种慢性心身疾患,症状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因素有关。肝郁乘脾,土不生金,肺气虚弱,治节不伸,气化不展,降下无权,致肠道气机不利,不通则痛。传化失常,或腹泻或便秘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主输布津液。肺卫失固,营卫不调,并影响肠道气血不和。反之,肠道气机不利,亦累及于肺。肺气肃降,大肠腑气通畅,出入有常。肺失宣肃,气机升降无主,津液不归正道,必影响肠道传化。肺主气,肝疏气,调和肠胃,IBS因情志抑郁而诱发者,表现为腹痛,腹泻或大便不爽或腹泻便秘交替,嗳气,腹鸣矢气,病情时轻时重。治疗时若疏肝不应,可责之于肺。肺主一身之气,气为血帅。气通则肝能疏泄,情志得畅,肝脾调和,统摄有固,肠道传化正常。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气逆郁,则大肠壅滞,表现为腹痛、腹胀、腹鸣、大便秘结或不爽。治疗以宣肺理气,疏和肠胃。

  丁某,女,45岁,2012年9月15日来诊。平素易感冒,伴有咳喘,半月前因感冒引发腹泻,服药后发热消失,但仍咳嗽伴腹泻,一日四次,稀便,腹痛怕凉。舌质淡苔白,脉浮。牛老师辨证属风寒外感,湿阻气机,治予宣肺散寒胜湿。

  桂枝10g炒白芍10g生姜10g甘草5g

  杏仁10g厚朴10g苍术10g茯苓10g

  麻黄6g

  三剂后诸证皆消失。

  ⑥“祛风药”性走窜辛散,是很好的引经报使药物。

  祛风药在临证中往往借其辛温通达、轻扬上升之性,发挥引药归经的功效。如逍遥散中柴胡、薄荷亦可引药入肝;桔梗为药中之舟楫,载药上行之佳品,治下痢、里急后重时,常加入桔梗,可引药上行开宣肺气而调气导滞。

牛老师在使用“祛风药”时,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在治疗脾胃病时辨证使用它们。如湿邪困脾,牛老使用藿香、佩兰,苏叶等“祛风药”化湿醒脾;如阳气不升而下陷,牛老使用升麻、葛根、柴胡等;如肝气郁结,牛老使用柴胡、防风、薄荷等;如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调,牛老使用麻黄、羌活等。在用量上,牛老的经验是少量使用,但煎药时要后下,取其气而不取其味。

参考文献:

  [1]Muller-LissnerSA,BollaniS,BrummerRJetal.Epidemiologicalaspect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Europe and North  America[J].Digestion,2001,64(3):200-204.

  [2]潘国忠,鲁素彩,柯美云等.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:一个整群、分层、随机的调查[J].中华流行病学杂志,2003,35(1):55-56.

  联系方式:肖成电话:13154804376

  邮箱:xiaochengy@126.com